編輯的話
警惕摧毀私權利的「國家大義」
文_臧山
中美貿易戰逐漸激化,卻恰逢港人反對「送中條例」最重要時刻。有人提出,和「國家興亡民族生存」相較,香港的自由不那麼重要,意思是香港人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反對中央,而要和中央站在一起和美國作戰。
這是一種可怕見解。要知道亞洲的前任「東方之珠」上海,正是因同樣的理由而敗落了五十年。 所謂「以史為鑒,可知興衰」。
1950年,中共派軍和美國為 首的聯合國軍在北韓兵戎相見。
1951年,中共發起三反五反運動,以「保家衛國」的口號,開始全面整肅國內的資本家。
1951年,中國內地一些城市開始了反行賄、反欺詐、反暴力、反偷漏稅的所謂「四反運動」,中共直接控制的上海資本家組織「上海工商聯」,倡議發起「四反運動委員會」。
1952年2月5日,上海副市長 潘漢年做「五反運動」動員報告,嚴厲指責資本家「忘恩負義、對黨和政府猖狂進攻」,上海《大公報》受命發表消息,批評上海工商聯對運動領導的軟弱無力,軍管當局公布漢口路大康藥房經理王康年藉抗美援朝之機,囤積西藥,行賄官員,以劣藥充抵合格品的罪行,「激起極大民憤」。
上海市委增產節約委員會工商組主持領導,工商聯及其大小資本家威信喪失,報刊開始鋪天蓋地的刊登檢舉揭發信件,上海開始逮捕工廠經理、市面經理、商店經理、行商掮客等工商界人士。
中國航運大王盧作孚,1950年由香港返回大陸支持國家建設。
1952年2月8日,因被當局組織批判,在重慶家中吞服安眠藥自殺。
上海冠生園創始人冼冠生,1952年4月被工人圍困在辦公室裡兩天後,於4月21日跳樓自殺。
僅在上海,從1952年1月25日 至4月1日的不完全統計,因這場愛國、國家對美戰爭而發起的三反五反運動的自殺人數達到876人,平均每天的自殺人數幾乎都在10人以上,其中有很多資本家是全家數口人一起自殺。上海資本家和知識分子,在經歷這場「愛國運動」之後開始大量逃亡,張愛玲、陳光甫(上海商業銀行創辦者)都在其中。
上世紀的上海,歷經戰爭滄桑,直到抗日戰爭結束,仍是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工商業城市。其早於香港五十年,即被全世界視為「東方之珠」。中共建政之後上海地位一落千丈,而因所謂「抗美援朝」而發起的三反五反運動,正是重創上海的第一場運動。當年被打倒的數十萬資本家,之後大多流離失所,但他們所代表的財富,五十年後轉移到共產黨及其家人的手中,成為新的資本權貴。
中共的運動不會憑空而來,其必然以所謂「國家危機」和「民族大義」而趁機發起,正如當年中共對美戰爭而發起三反五反運動一樣。因此,越是他們呼籲所謂「國家民族生死存亡關頭」,人們越是要留心保護自己的權利。香港的堅守,也同樣必在這種危機時刻顯得尤為重要。
而目前的中美貿易戰,正是這樣一個關鍵時刻。
當中共信誓旦旦「我們不惜一切代價」也要打贏對美貿易戰的時候,網上已經出現了清醒的聲
音:回家照照鏡子,看清楚自己到底是那個『我們』?還是那個『代價』?」港人對此應該更加警惕。